热门: "第一美女"今昔对比照   劳力士手表涨幅惊人   刘嘉玲80年代尺度这么大   惊艳绝伦的水滴作画   老上海奢侈的生活   曹颖大变脸简直认不出   中国十大夜景城市   这些不老女星辣眼睛   “试离婚”逐渐流行   国外精美的饼干包装   邓超最爱的竟不止孙俪   理解“女权”这件事   买二手房需注意七大风险   房价不会疯涨 但降价难   人社部回应社保养老问题   

老上海中产阶级的情调 落沪百年的经典点心

http://lohas.online.sh.cn 2017-06-19 08:32 稿件来源:上海潮生活
点击图片看下一页

  已香消玉殒的李媛媛眉眼之间风情万种,演旧上海名媛最是风华绝代。她的成名剧《上海的早晨》,讲的是建国初上海“三反五反”、“公私合营”的往事。

  剧中,女共产党员到三太太家做思想工作时,仆人老王“送进来一盘蟹壳黄和两杯浓香扑鼻的咖啡,放在玻璃的小圆桌子上”。

  《上海的早晨》是小说改拍电视剧,蟹壳黄的细节没删减,用孔雀蓝碟子装了四枚郑重其事端上。李媛媛还借这撒满芝麻烘得黄中带焦的蟹壳黄特写,回忆起如何从穷苦女工变成三太太的前尘往事。

  回忆画面里,那一句意外欣喜的“蟹壳黄”特意用了上海话念出,尤其嗲糯,喷喷香。是啊,蟹壳黄配咖啡,这是老上海中产阶级的情调,属于上海特有的搭配,中西交融,既高雅又市井。

  ▲李媛媛在《上海的早晨》中饰演林婉芝

  为什么叫“蟹壳黄”?

 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。

  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,先制成扁圆形小饼,外沾一层芝麻,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。

  ▲甜的和咸的任行人挑选

  蟹壳黄是有咸甜之分的。一般甜的做成圆形,馅料主要是猪油白糖、豆沙、枣泥等等;咸的为椭圆形,馅料是葱油、鲜肉等等,考究的则要加进蟹粉、虾仁一类了。

  与苏式月饼不同的是,蟹壳黄用的是发面油酥皮,馅料不在多,只为搭点味道。好吃,主要在于酥香的面皮,还有满满的焦黄芝麻,仿佛只只蒸熟的蟹壳一般,还有人写诗赞它“未见饼家先闻香,入口酥皮纷纷下”。

  蟹壳黄的起源可能至今好几百年了

  相传这味小烧饼清末就出现在了老常州的点心摊上,有说它是朱元璋在徽州战败时救他一命的“救驾烧饼”,也有说它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试了觉得特别喜爱的“皇印烧饼”。

  民国时候,陶行知先生从安徽去上海求学,随身的干粮便是蟹壳黄,在摇摆的渡轮上,他一边接着口中扑簌簌往下落的酥皮,一边记下赞美诗:“三个蟹壳黄,两碗绿豆粥,吃到肚子里,同享无量福。”

  ▲陶行知先生▲

  此后,在上海这个大码头上,蟹壳黄走向了饼生巅峰。

  20世纪30年代后期,不少茶楼的门口会立着烤炉和煎盘炉,前者烤蟹壳黄,后者做生煎包,两种风格迥异的小吃联袂而出,相得益彰。

  一辆黄包车沙沙地过来了,下来的或是熬夜的报馆编辑、或是刚下课的教书先生。这边点了蟹壳黄生煎包各两个,那边茶楼的玻璃门已拉开了,跑堂的弯着腰,恭请你进了,一段上海滩上的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就此开始。



声明: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联系方式:shzixun@online.sh.cn

选稿: 徐盈

  • 分享到:
爆料电话:52122211  给热线提意见
复制地址
浏览器限制,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、论坛或博客。
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隐私条款 | 广告服务 | 频道合作 | 站点地图 |
 许可证编号: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[2014]0028-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
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
©1996-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:52122211-客服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