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频道> 旅游大片

【记忆】叉袋角、造币厂桥、药水弄…这些上海老地名你知道吗?

  上海造币厂旧楼

  中央造币厂计划于1932年正式投产。上海荣家的“申新”集团在戈登路苏州河两岸有许多纱厂和面粉厂,而这一带的苏州河上没有桥梁,许多工人只能依靠摆渡往来于苏州河两岸,十分不便,还耽误时间。1926年,严裕棠在苏州河戈登路北岸购地60余亩建立“大隆机器厂”,工厂业务由铸造、加工向制造业发展,也是旧上海著名的民营铁工厂之一。因为大隆机器厂在苏州河的北岸,必须与南岸保存联系,于是,严裕棠也愿意出资建桥。桥为木桥,建成于1929年,木桥的北端通造币厂,于是,被叫做“造币厂桥”;当时,上海人把银元叫做“银洋钿”“洋钿”,于是,该桥也叫做“洋钿厂桥”。1949年后,被正式命名为“江宁路桥”。1969年,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,就是现在的江宁路桥。

  1980年代江宁路桥和大隆机器厂

  改建后的江宁路桥新貌

  药水弄

  历史地名。与潭子湾、朱家湾、潘家湾合称“三湾一弄”,是著名的棚户区。上海话中的“药水”可以指医药水,如外用的红药水、蓝药水及口服的咳嗽药水、点滴的眼药水等,而早期多指指硫酸、盐酸、硝酸(俗称“硝镪水”)等化学水。以前,工人在焊接金属时,必须用盐酸清除金属表面上的锈迹或杂质,人们会说,“滴几滴药水”;又如,汽车使用的蓄电池称之为“电瓶”,电瓶里有稀盐酸,使用一段时间后,盐酸会蒸发,就要添加盐酸,人们会说,“加一点电药水”。生产药水的工厂就叫做“药水厂”。

  江苏药水厂办公楼兼大班住宅旧影

  当然,生产化学水的技术是近代以后从西方国家传入的,上海也是中国最早建立“药水厂”的城市。20世纪初,药水厂搬迁到小沙渡的苏州河南岸,公共租界外的一侧,并改称“江苏药水厂”(Kiangsu Chemical Works),有工人约250名,从美国及西西里进口硫磺,生产硫酸、盐酸、硝酸,是当时中国主要的制酸厂。小沙渡地区也成为上海工人集中居住的地区,于是,原来的江苏药水厂所在的地区,即后来的西康路1371弄、1501弄就叫做“药水弄”,“药水弄”还泛指今长寿路以北,苏州河以南,常德路两侧的一大片地区。

  原江苏药水厂办公楼兼大班住宅,现在是同济二附中教师办公室

  从20世纪80年代起,上海开始对药水弄改造,原药水厂旧址改建为西康路小学和普陀中学,如今则是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。现在的镇坪路桥南堍西侧的同济二附中里有一幢老洋房,它就是当年江苏药水厂的大班住宅和办公楼,如今已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。药水厂的西侧棚户拆除后,建成 “大上海城市花园”住宅区;镇坪路桥堍东侧的棚户拆除后建成德诚大厦。“药水弄”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区片地名,如今,它的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。

声明: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联系方式:shzixun@online.sh.cn

本文来源:上海发布 作者: 责任编辑:徐盈

©1996-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许可证编号: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[2017]6486-491号

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